受到脑残粉的安利,看完后稍有感触,最近也很烦,于是学习脑残粉也写一篇日志。

以前我不相信宿命论,我会认为所有的事情只要人足够强大,都可以做出改变,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然而渐渐地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事情,在我开始纠结犹豫之前,最后做出的决定都是可以预测,或者说是完全可以确定的,无论我如何分析各种威胁风险,最后都会是这个决定。

就比如说是高考吧,高三一年是一直想着要去南科大的,也一直比较认真地做着准备,比如自主招生、高考。然而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高考的时候坐我前面的是三年前和同学打赌要超过的人,高考后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还算不错,算上高考成绩稳进南科大,却也无法说服父母家人,做出我以前一直不齿的服从家人意愿填了高考志愿,阴差阳错的这一届,北邮、电子科大分数较高,川大、大工、山大分数反常的低,于是第二志愿来了大工,第一专业计算机木有进(毕竟有点压线了),第二专业填了软件工程(仔细想想其实是会犹豫的,尤其考虑到很远的校区),而把一些EE的专业放在了后面,于是就滚来了开发区校区,看着荒凉的四周,想起学长说三年前附近还有牧羊人和半米高的草,实在不是滋味;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假如没有进大工,假如没有来软院,那么就不能来OurEDA实验室了,就不能和老朱天天扯淡了,就不能拿机械臂装逼了,当然也不能在软院新生群偶遇脑残粉了,更不能和脑残粉愉快地玩耍了;而在这很久之前,假如我屈服于高中班主任和父母,放弃了编程和嵌入式,那就也和普通的同学一样在纠结C语言了,也就不可能在实验室的招新宣讲会上拿奖学金了(现在想想当时那么做还是挺勇敢的)。
这么一想,也就稍微明白了乔布斯所说的跟「Follow your heart」是怎么一回事了,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水平,利用好自己的资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重要的人,不要再去纠结于之前的决定,不要再去后悔昨天。

最近确实超烦恼,但是在软院我过得真的挺不错的。
不愉快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和本部校区的差别,前后去了本部三次,去之前由于高中过于破败,觉得软院还是挺不错的,至少面积还算大,活动还算多;第一次的迎新晚会,逼格确实够高,连DJI悟航拍直播都有,去过的感觉就是:这是别人家的学校,真的挺像一个大学的,而软院呢,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高中罢了,一个院的活动再多也是比不过一个学校的,也会想到电影里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画面几乎永远也不会在软院上演,虽然每次下课本部路上全是人头,而软院地广人稀硬件好;除此之外让我有些想要转去本部的理由还有本部的创新创业学院,有机电实验班、机器人实验班之类的,各种福利逼格都是挺赞的,而且人形机器人班的平台是NAO机器人,十万+的机器人在没有机器人的软院怎么可能玩得到,更不用说以后参加各种机器人比赛时候组队时候在本部有多方便了,这时候就会想假如我把EE的专业往前提,那就可以在本部了,可以去创院装逼了,虽然就没有之后的其他一切;当然还有脑残粉,每当你提起方案想不出、路太陡、东西太重的时候,多么希望可以在你旁边,当然以后做项目的时候有个工设的妹子来设计外壳结构是很不错的。
当然在软院真的很好,进了精英班,英文的专业课也不算太难,有老朱这么好这么可爱的指导老师,有这么多板子可以折腾,还有写书的机会,玩机器人的机会,实验室的氛围也很不错,学长学姐做的APP最近就上线了,参加过了许多比赛,接受过了好多采访,也许还会去创业呢。嗯,老朱真的是好人,对我很好,有时候会想如果软院也在本部那该多好,那就不用纠结了,也能进创院了。

不知道是我过于内向还是怎么回事,在软院和我要好的人很少,真要算起来脑残粉是新同学里和我最熟的,也许是我平时早出晚归,除了上课偶尔出去玩就是呆在实验室的缘故,也许是发说说逼格太高了,大家见到都会说大神、大腿,虽然其实我C语言很弱,也就写写单片机的水平;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不能跟他们愉快的聊天,我不能和他们聊xx算法该怎么写,xx方案要怎么做比较好,而只能是他们问我这个程序哪里错了,看来看去不是多个分号就是少个分号,这一点在上次去本部打完羽毛球新生赛之后和创院学长聊天时感受颇深,那是同一级别的交流,可以一直聊啊聊,从技术聊到人生,最后才知道他丫居然是创院某个专业第一,这也是我想要转到本部去找到好队友的极大的原因。同时我一直学不会和女生聊天,和脑残粉越来越熟,却越来越难聊,这种感觉也是挺痛苦的,就好像在本部指引我努力的一座灯塔,忽明忽暗,使我也飘忽不定,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写代码。

上大学之前,我在高中班级里真的是倒数的,虽然最后还是来了大工,尽管老朱对我也挺器重,给了我奖学金hiahia,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弱,也就比一般的同学好一点,新同学夸我时我会显得很谦虚,各种大一的大二的加我QQ后表示出抱大腿的倾向时,我也会很诚实的表示我真的很弱;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确实是他们太弱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那么跟着课程学学C、C++,毕业后想着互联网工作好找一点,找个公司就可以混了,更加让我无语的是,学校本部有一个创新创业学院,里面的创新班算是CSEE里最厉害的了吧,然而很多学长的折腾能力并不如我(难怪老朱给我的定位是大二之上,创院大三之下),我找到一个Nao机器人实验室的学长,发现他丫连舵机控制都不会,实验室都半年多没去了,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好好利用,反正我如果呆在软院是玩不到Nao机器人的了。

在高中的时候,我同桌是学校学生会的部长,很多时候他都是什么都不管,看到许多学生会的做法,我总会想如果我来做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不曾想的是大学的学生会也会这么水,本着去认识更多的人、锻炼自己的能力、拿社会活动奖学金的目的,挑了半天,选择了一个看上去需要技术含量的没有过多社交要求也不太占时间的网信部,当然不是网络信息安全啦,说到底就是一个每天发送微信文章的部门,照片和文章都是别的部门给的,负责的就是排版而已。明明非常的水,部门招新的面试却搞得非常高大上,要求四人一组做一个关于学生招新的策划,后来终于有了一次例会,会上讲了一点平时工作的安排,还有关于排版之类的东西,然而排版用的都是网上现成的平台,并不会直接用CSS,而部门里算是管技术的大二副部,玩了一年的微信公众平台,没用过开发者模式,连个人号和订阅号都不特别清楚,对,这个号而且是用每届的部长的身份证申请的,也就是说每年换一个账号!每年都需要用户重新订阅一遍!更不用说原创声明和评论功能了,当然在我的提醒下,他们换了组织订阅号,也加了原创申明,也当然这些功劳都是我的副部的,似乎和我没有一点关系。显然当我意识到这些所谓的学生会对我毫无意义而且极大的占用时间甚至必须要和傻逼一起为傻逼做傻逼的事之后,直接就退出了这个部门,「学生会一生黑」。

我一直讨厌志愿者,不是说我不想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我的“服务”,在我看来,大部分所谓的志愿服务都很做作,包括一些给山区儿童送去温暖,去边远地区支教,徒步捐钱等活动。从我高中开始常做的社会实践,一般的形式就是去敬老院或者问卷调查,前者类似的地点还包括监狱遗址、xx儿童所,每次我们前去的时候,该地的负责人都是一脸嫌弃,得知我们的学校之后稍微会有所表示,表示欢迎我们来此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然而之后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找来一些老人合一下影,去房间叠被照相,顶多带点小水果,除此之外,我们并不能做什么,所谓的活动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也不会改变他们什么,有些老人甚至直言我们的做作,完全几乎没有一点达到所理想的目的;徒步捐钱呢,碰巧10月17号时大概是大连社会组织举办的一次活动,目标是徒步38km,报名之后类似于和同学朋友打赌,如果完成了目标就能将同学朋友打赌失败的钱捐给某个基金会(事实上捐赠的钱收上去之后他们才决定捐赠给“哪个基金会”),同时完成的人还可以获得奖杯和一些小礼物,然而事实上虽然很多人报名参加了,比如我们班几乎全班都报名了,但是报名的唯一原因在于我们校区的负责人当时认识的人多而且是我们班导,报名人数确实很夸张,我们软件学院校区报了200多个,本部那么多学院就报了几十个……事情的经过就不详述了,简言之就是我们的班导生人气急剧下降。
我参加这个38km暴走的活动当然还是受到了老朱的嘲讽,如果我要捐钱,我宁愿直接捐给对方,而不需要通过所谓的机构来展示所谓的活动照片和资金流向;如果我要切切实实地帮助一个人,我会选择结对长时间地平等地去帮助他;如果让我去做公益活动,那还是算了吧,有这个闲工夫,即使用来休息娱乐,也可以增加我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创造出影响更多人的代码远比同样时间帮助一个人更有意义。

大学当然没有高中老师说的那么轻松啦,但是确实运气好的话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就不会觉得特别累,也能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他们做朋友很有趣,也会看到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感叹道居然还可以这样;我们能做什么呢,还不就是碰到对的人之前,碰到机会之前,多去学点知识,在还没有老的时候,多去玩一会咯。

这篇草稿在硬盘呆了一个月,还是写残了,但是以后尽量每周写一篇,否则感觉上半学期都白过了。